知足常樂

德育古鑑「奢儉類」學習引言

  中國人是非常節儉的民族,一向很重視勤儉。勤可以積累財富、福報,而儉就是減少浪費。就正面而言是努力積聚,反面則是減少消耗,所以中國人很重視勤儉這個觀念。談奢儉指的就是自己在用錢與用物方面的態度是浪費還是節儉,如果對於錢財的態度錯誤,一定會「奢」;如果對於錢財有正確的態度,自然能「儉」。前一章「交財類」講人與人錢財的來往,交財要講道義,在這裡談奢儉目的是希望能做到勤儉。

  人之所以痛苦原因大都因為貪心,貪心愈重花的錢就會愈多,花錢愈多的人就會設法去弄錢,人生就會過得很苦;反之能夠知足的人,花錢就不會花很兇,就不會覺得很苦。

  我們理財終究的目的為了離苦得樂。可是現代人理財沒辦法獲得快樂的,像有一陣子台幣一直貶,很多人就設法去買美金,到後來台幣又回升,那些認為把台幣轉成美金比較保險的人,剛轉過去的一剎那覺得很快樂,心想「哎呀!我賺到了。」可是到後來要轉回來又會覺得很心疼。看錢看得愈重的人,每天就是賺啊!賠啊!內心很苦,全部的生命就只看到錢。  

  我們拼命累積很多的錢財、房舍、物質,終究目的只是滿足擁有的心情而已,心裡面其實非常憂慮的,無時無刻都在害怕失去,能撇開這種心情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。有錢的人常想要買名車,才能跟他的身分相配,買了車子之後,他所得到的唯一快樂,就是人家的讚美或是用羨慕的眼光看上兩眼,換得只是虛榮感覺而已,可是為了這一切所付出的代價是很高的。

  曾經遇過一位計程車司機,碰到塞車仍能心平氣和,問他:「人家遇到這種狀況都會抱怨,你怎麼不會抱怨呢?」這位司機說:「二十幾年前我就來台北開計程車,那時台北的車輛很少,從汽車很少開到現在常常堵車,每次堵車總會想因為大家都有車才會堵車,這代表大家都富裕了,當初我剛來台北的時候也是很窮,如今賺的錢也變多了…」也許跟別人比雖然不是特別多,但他的心境永遠讓他很快樂。我們賺錢的目的不就是為了離苦得樂嗎?但很多的計程車司機一天開十幾個小時,邊開邊罵,那他們賺再多錢,賺得精疲力竭,大概也不會很快樂,世間人到底怎樣才能得到快樂,他們不知道,因此就會很苦了。
  
  人有沒有福報的界定,不是身上擁有多少金錢,很多人擁有很多金錢只能看得到卻享受不到,這也不算福報。古代的人福報比現代人大,就金錢來講古代比現代窮,但古代農村社會,土地都比現代人大,鄉下有棵大樹,有瓜棚,夏天吃完飯就在外面吹風乘涼、閒聊,一點也不緊張,壓力也不大,古代人平均所享用的土地面積、可以吹到的涼風以及可以遮到的樹蔭都比現代人多。我們現代二百多坪的土地就可以蓋十幾層樓,多少人住在裡面,吹不到涼風就設法開冷氣,吹不到自然風就用人工的風。總的來說,不以金錢的數目字來對比,而以可不可受用到的福來看的話,我們現代人的福是很微薄的,而現在社會又往往過分奢侈,我們消損的福報就更快了。因此生在福中要知福、惜福,不要要求過多,如果懂得再去累積福才能綿延不絕,能夠「知足常樂」這才是真正的幸福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