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會等待 ■ 曾維莉

學會等待 ■ 曾維莉

下午四點鐘的太陽,依然火熱,透過玻璃及百葉窗,毫不留情地投照在我的臉上。我倚在窗前,看著馬塔拉(Matara)單線道的馬路上,各式箱型車呼嘯著超車,三輪車不甘示弱的在夾縫中搶先鋒。當地人沐浴在陽光下,深色的臉頰被投射成明亮的蜜蠟色,異常的嫵媚,人來人往的街道,呈現出這個國家特有的熱烈風情。

我拉回思緒,回過身繼續對斯里蘭卡航空的服務人員微笑;為了reconfirm(再確認)師兄的回程機位,早上十點鐘就抵達這方圓百里內、來回需要四小時車程、唯一的旅行社辦公室。很有意思,辦事人員沒有電腦可以作業,所以我們把機票給他後,他會打電話回可倫坡總公司,請總公司查詢訂位資料,然後很有禮貌地請我去逛一逛。

因為作業等待時間至少需要四小時,我到書店採買了文具用品,選購兩本衛生教育英文工具書,再到市場購買蔬果及日用品,接了幾通公務電話,傳了幾封簡訊處理代辦事項。回到辦公室已是下午三點鐘,辦事人員正忙碌地輪流回答兩具電話,比了手勢表示還未確認,請我稍坐。這一等,又是一小時,幸好機位確認無誤,最後「只要再等」十五分鐘,等總公司傳真訂位資料,列印出來就大功告成,我這才鬆一口氣。

常常有人問我,在這裡工作,有沒有什麼是讓我覺得比較不能適應?或是跟台灣不一樣的事物?以我成長的背景和社會環境來說,資訊的取得及交通傳輸的便捷,一直是處理生活及公務的兩大利器;你需要什麼資料,要處理預定預約事宜,上網處理或查詢104是那麼理所當然,就像每五十公尺就有7-11統一超商或是全家便利超商存在一樣的自然。

用e-mail傳遞公文或與朋友聯繫不稀奇,與父母親友也是在msn上相互問候,連電話及手機也少用了;平均每個人至少有兩部電腦:桌上型PC及手提電腦Notebook;在網路上查證文獻及文書處理都被視為是基本的工作技能。

斯國目前仍以撥接的方式上網,但因為電話不普及(我們住的區域就沒有),電力供應也斷斷續續,mail一封不到2MB大小的信要花費兩小時以上的時間。

我平均每個月「手寫」一封家書,趁早上人比較少的時候,到郵局「排隊」,買郵票。帶著垂到鼻樑老花眼鏡的老公務員,總是以困惑的眼神,檢查信封上「Taiwan」的字樣;查過地理位置後,慢慢地將信封放上指針型磅秤,瞇著眼看刻度,然後在計算紙上加減乘除一番,告訴我:四十八盧比。我將錢放在櫃檯上,看著辦事人員翻開郵票本,一張十元,兩張十元,三張、四張,然後再翻到另一頁,尋找五元郵票;再以一樣的速度,找一元郵票,一、二、三……。我用櫃檯上盤子裡的水沾濕後貼妥,遞給他,看著他小心翼翼的蓋郵戳,收到布包裡,才放心的離開。

平均寄一封信,不排隊的話要花五分鐘,如果郵資超過一百元,辦事人員還必須請示主管,拿一串看起來像銅器時代產物的鎖匙到保險櫃拿面額較高的郵票。我曾試著先買郵票,然後自己貼妥郵資拿到櫃檯寄,兩個舉動幾乎沒嚇壞辦事人員。因為當地人沒有買郵票存放的習慣,事先貼了郵票又讓辦事人員秤重後計算郵資時很困擾。有一次經驗後,我再也不敢自作聰明,因為反而多花了三倍的時間解釋我為什麼要買這麼多郵票。

而送信的老伯伯,則活脫脫像張愛玲小說裡的人物一般,採著日據時代款式大腳踏車,遠遠的就滴鈴~滴鈴~撥弄著車把手上的鈴,告訴我們送信了。但是我們常常開門出去,發現伯伯是在通知鄰居。門鈴,似乎不是屬於這個時空的產物。

在台灣,很多發明或人為的安排設計,提供大眾便利精采的生活,節省很多時間,真的很幸福。聖‧艾蘇柏里的《小王子》,小王子遇到一個販售解渴藥丸的商人,商人說如果服用這藥丸,可節省下五十三分鐘喝水的時間,但小王子說:「假使我有五十三分鐘的時間任憑我處置,我就會趁著氣定神閒的時候走向一泉清水。」

在這裡,我學會珍惜等待後的成果,學會感恩別人給予我的方便,我也學會放慢腳步,欣賞生命中自然的美好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