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老天不再給我們時間去完成夢想時,怎麼辦?

看看她的故事,我們及家人是否也能有品質有尊嚴的面對生命意外的訪客?
保險就是~平時多存錢,有事給你錢,急時可借錢,無事還你錢!
癌末棄醫 她捐百萬濟貧
 
【聯合報╱記者鄭毅、王瑞伶/新竹縣報導】 2007.11.26 03:27 am
 
 
 
周珮珊決定放棄治療,並捐出一百多萬元醫療費,她說和媽媽(左)透過佛法對死亡已有心理準備。
記者鄭毅/攝影
罹患直腸癌的卅三歲女老師周珮珊,治療兩年多未見好轉,她決定自然面對死亡,並捐出原準備做為醫療費用的百餘萬元,嘉惠貧窮學子;「唯一心願是往生後,父母別為我哭壞了身體」。

她心疼父母一路相伴照顧,一句「我愛您們」,三人昨天在病房內都哭了,相約在佛國淨土再續前緣。

周珮珊是新竹縣竹北市竹仁國小老師,前年七月取得台中教育大學語言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,因妹妹獲得美國知名大學入學許可,母女三人開心計畫到日本去玩幾天。行前她因如廁頻繁,到新竹國泰醫院檢查,竟得到「直腸癌末期」的檢查結果,讓她頓時天旋地轉。

當時醫生告訴她,約莫還有半年可活,但家人不放棄任何求醫的機會。周珮珊嘗試各種療法,包括每次要價卅萬元的nk細胞療法(自然殺手細胞療法),連續做了三次;中醫藥方每帖三百元,吃了九百多帖;三千元的細胞食物也吃了百餘次,每周遠赴台中接受中醫治療,不放過任何就醫機會。

兩年多來前後開了十次大刀,還有無止盡的化療、住院。周珮珊說,母親劉丹素衣不解帶的在醫院陪她,父親周朝基每天遠從新竹幫她準備三餐,再送到台北市內湖的三軍總醫院,「兩個六十幾歲的老人,為我如此奔波、操勞,整整瘦了一圈,我心好痛」。

最近醫院醫療團隊告訴她,她的血紅素只有六點多,身體太虛弱不宜再接受化療,且化療的效果不斷遞減,建議暫停化療,並應有心理準備。

「既知大限將至,反而心裡更清明」,周珮珊的父母為了她成為佛教徒,一再為她祈福,也藉由佛法啟發她對生死的看法,「我與父母都對死亡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」。

周珮珊說,在生命倒數計時的日子裡,她把每天都視為是生命裡的最後一天,雖然父親一再告訴她,「生命的精彩不在於長度,而在於品質與過程」,但她還是對父母深深不捨。

近日她與父母徹夜長談後,決定停止任何醫療程序,自然面對死亡,並把原先準備好的醫療費用百餘萬元,捐給新竹縣政府成立語文基金會,幫助語文有天份的貧困學生。

看著逐漸枯萎的女兒,周朝基與太太劉丹素強忍錐心之痛,對女兒勇敢正視死亡和大愛之心捐出醫療費用,「她是我們最大的驕傲」。

【2007/11/26 聯合報】@
 

 
渡二老修佛 「女兒已報恩」
 
【聯合報╱記者鄭毅、王瑞伶/新竹縣報導】 2007.11.26 03:27 am
 
 
「我們決定以辦喜事的心情,陪女兒走完最後一程」,周朝基與太太劉丹素作夢也沒想到,竟要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大不幸,但他們認為女兒已報恩,「她藉由身體病痛,引渡我們夫妻成為佛教徒,了解人生八大苦,脫苦離難只有看透捨。」

六十一歲的周朝基說,他育有三女,每個女兒都是他的寶,得知大女兒罹患直腸癌末期,只有半年生命時,他半個月瘦了七公斤,憔悴到自己都嚇了一跳,「多少個夜晚,我跪在地上哭喊,要老天還我一個健康的女兒,為什麼得癌症的不是我?」他寧可散盡千金,兩年來開車載著女兒到處求醫,新車里程數已快破八萬公里。

周朝基清楚記得女兒的每一個療程,他說兩年來女兒住院十六次長達一百六十八天、開刀十次、做了卅九次放射性治療、門診兩百廿二次、針灸超過五千針,最長的紀錄是在三總住院四十六天,這四十六天,他每天從新竹給她送飯,他看著女兒一次又一次忍著病痛折磨,每次問她:「怎樣?」她總是輕聲說「還好」,從未聽她叫過痛,為的就是怕兩老心疼。

從無神論者,到今天成為虔誠佛教徒,周朝基夫妻參加過無數的法會,為女兒祈福。他越了解佛法,越能體會何謂無常,認識輪迴,也讓他逐漸接受女兒不久人世的事實。

「我與女兒沒有忌諱的談論著生與死,我與太太、女兒早為死亡做了準備,也簽署器官捐贈書與安寧心願卡」,周朝基認為浪費醫療、健保資源,是沒有意義的事。

女兒決定放棄治療後,願悉數捐出醫藥費,他深受感動。周朝基說,最近整理女兒衣櫥時,發現女兒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加起來竟未超過卅件,都是舊衣服,自己捨不得買幾件像樣的衣服,卻把存起來的錢,捐給學校圖書館、認養貧戶兒童,這點讓他心疼又欣慰。

周朝基說,他已在佛光山訂下三座骨灰塔,將來夫妻要和女兒住在一起,再敘天倫。

【2007/11/26 聯合報】
 

 
生命倒數 她心繫語文教學
 
【聯合報╱記者鄭毅、王瑞伶/新竹縣報導】 2007.11.26 03:27 am
 
 
「我想趕快回家,想再彈琴給爸媽聽。」禁錮在病房已月餘的周珮珊,生命開始倒數,她想做的事還有好多,「父母恩未報、學生等著我回去上課、認養的小女孩還未謀面…」但老天已不給她時間去完成了。

周珮珊說,她高一時就決定將來要當老師,要把自己一生的時間、心血都放在教育,因此她曾堅決地告訴父親,「我抱定獨身主義,要把一切留給更多的孩子」,她還打算編訂一份國小語文教材,讓小朋友不再只會火星文。

她常說,全世界都在流行中文,但台灣卻無動於衷,她希望能帶動小學生對語文的興趣,捐出醫療費就是要成立語文基金會,實現她的心願。

「該走的時候,就要走得瀟灑」,周珮珊和病魔奮戰兩年多,珍惜生命卻也明白何時該「捨得」,她要有尊嚴的迎接生命的盡頭,「只求父母原諒我未能盡孝」。

「我很感謝你們一路陪著我,從不放棄我,我真的很愛您們」,昨天她躺在病床,讓母親幫她調整臥姿後,說了這番話隨即淚珠滑落,父母陪著落淚,在場探望的同學也哭紅了眼。

她表示,從小學到大學一帆風順,讀完研究所,拿到碩士,正逐步實現作育英才的職志,卻被老天爺判了死刑;「我還有很多事來不及做,希望盡快離開醫院,回家整理從小到大的獎狀、文章、圖畫、照片,希望再彈鋼琴給父母聽」。

前些時候她一再拒絕友人、同學、學生的探病,不想讓別人看到到自己病懨懨的一面,但在她決定放棄治療後,反而變得開朗,因為她要為生命留下一個最好的教材。

【2007/11/26 聯合報】
 

 
千本藏書 她捐學校
 
【聯合報╱記者鄭毅、王瑞伶/新竹縣報導】 2007.11.26 03:27 am
 
 
癌末患者周珮珊把節省下來的百萬元醫藥費捐給新竹縣政府,希望能成立語文基金會,由於基金會至少需兩百萬元經費才能運作,周家決定再捐喪葬費用,新竹縣議長張碧琴、新竹縣長鄭永金也答應代為籌募,完成周珮珊的心願。

周珮珊從小在父親周朝基教育下,對語文很有興趣,參加各種語文競賽屢屢奪冠,而她優游於文字之美,光是藏書即超過千本;最近她捐了一批書籍給任教的學校,希望學生多閱讀打好中文底子。

周珮珊任教六年,一直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,她脾氣好,從來不罵學生,學生功課跟不上,她利用課後一對一講解。曾被她教過的黃姓學生,曾吵著要到醫院看她,只因在台北路程太遠,她寫了很多卡片安慰老師,「周老師,您要趕快好起來,我要您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哦。」

這段生病期間,周朝基每個月都要代轉全校師生託他帶到醫院的慰問卡,有時是一大疊,有時是整本,這些與鼓勵,是周珮珊面對病痛折磨時最大的慰藉。

【2007/11/26 聯合報】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